深化体教融合 着力破解优秀运动队义务教育保障难题——湖北省体育局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建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

Posted by 拜赐之师网  on Apr 11, 2025   0 Comment
_0
_1
_2

近年来,湖北省体育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大力破解运动员文化学习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办学背景。奥体中心、省体育职业学院片区内有9个省运动项目中心,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适龄运动员近百人。这些运动员的上学问题是省体育局多年来努力解决而又解决不好的棘手问题。一是以往办学模式不能适应需要。以往两个片区小学适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由各项目中心负责,主要采取驻地走读和自我办学两种模式,但都难以满足运动员的学习需求。驻地走读,因为运动员的流动性和高淘汰率,给学校的学籍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上学途中耗时过长,既影响早操训练,还存在交通安全风险。自我办学,点多人少,多个年级集中在一个教室授课,既不符合国家办学政策,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家长反映强烈。二是学训矛盾制约运动员发展。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进队的平均年龄为14.95岁,跳水等小年龄项目平均为10.25岁,正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的**时期。由于运动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训练场上,无法与同龄孩子一样正常参加学习。此外训练周期、比赛时间与学习周期、考试时间上的冲突,使得运动员学生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上常常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体育部门也为此焦头烂额,苦于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

面对上述问题,2019年我局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积极联系、达成共识:把学校办进运动队。由东湖高新区重点小学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在奥体中心设立奥体分校,专门解决湖北省体育局小学阶段适龄运动员的文化学习。2019年9月1日,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正式开学。

(二)运行情况。奥体分校作为光谷十七小分校,由光谷十七小的1名副校长兼任校长,并且常驻奥体分校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文化教学按照公办小学要求,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由光谷十七小统一派驻老师、统一注册学籍、***学管理。奥体中心选派1名党委班子成员、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奥体分校的服务保障,运动项目中心各选派1名学习辅导员负责运动员学习督导和比赛训练的协调。奥体分校共设置二至六年级5个年级5个班,配备了12名教师负责教学及管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心理、美术7门课程。

(三)初步成效。一是运动员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我们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充分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近5年来,共有近800名运动员先后在奥体分校就读,大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社会小学中等水平,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优秀水平。柯雯曦、张诗蕊成绩优异,分别被武汉市重点中学汉阳三中、武汉第十一中学录取。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二是运动员的训练质效提高。通过在“家门口”联合办学,解决了驻地走读耗时过长的问题,保证了运动员训练时间,提升了训练效果;解决了自主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卸下了运动员学习成绩不优的思想包袱,提升了训练的效率。孙雅楠、张佳桦等同学在最近的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获得体操团体冠军。三是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拓宽。通过在“家门口”联合办学,兼顾了学习与训练,化解了学训矛盾,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更多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项目中心进行专业训练,运动员的吸引力更强,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更宽。

经过近5年的运转,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成效显著。2023年在我局与东湖高新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奥体中心与光谷十七小续签了奥体分校共建协议,持续推进体教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高效管用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与东湖高新区成立了体教融合联合办学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竞技体育处、奥体中心、有关项目中心和高新区教文体局、光谷十七小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筹负责分校的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在奥体分校运行中,光谷十七小负责教学管理,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出台学校管理制度;奥体中心负责后勤保障,提供优良的办学硬件和环境;项目中心负责学生管理,督促运动员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奥体分校每月召开一次联席工作例会,由奥体中心组织,局机关职能处室、奥体分校、有关项目中心参加,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打造学训并重的办学模式。一是平时赛时两不误。奥体分校实行周一至周五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正常训练的教学模式,部分项目还开展晚间辅导答疑,解决了平时学习与日常训练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针对运动员外出训练和比赛多的特点,采用在线教学或录播课等手段,为运动员创造自学条件;对不能按时参加考试的运动员,安排其返校后补考,保证学习过程完整并督促运动员及时查漏补缺。二是长训短训两兼顾。在解决好长训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同时,针对集训队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奥体分校给予半年的学籍管理观察期,在此期间允许运动员人籍分离,在奥体分校借读,解决了集训队员文化学习难保障的问题,为成规模、多批次挑选运动员创造了关键性条件。三是软件硬件两过硬。在保障师资力量、学籍管理等软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硬件建设,省体育局参照光谷十七小的教室建设标准,投入100多万元将原有的职工中专改造为奥体分校,购置了最新式的智能化黑板,配备了标准化的学生课桌椅,张贴了各种励志标语和温馨提示,营造了温暖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标准一致的教学管理。一是课程设置规范化。奥体分校按照教育部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开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同步开设了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班队会和阅读等课程,让奥体分校的学生与其他社会学校学生无差别地学习。二是教学管理一体化。奥体分校对照光谷十七小本部的要求,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上,奥体分校教师的备课、听评等环节与本部教师要求一致,考试结束后,同样组织各科教师质量分析,改进教学。在学习管理上,制定运动员学生统一标准的作业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管理上,奥体分校与本部统一安排教师在寒暑假参加专题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品德教育常态化。针对运动员担负着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光荣使命,奥体分校把思政课与运动队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每周举行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培养运动员的感恩意识和爱国精神;打造“我和冠军有个约会”品牌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故事会等形式,激发运动员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开设“冠军听我说”校园广播台,学生当主播,宣传我省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生动事例;加强红领巾值日岗力度,让值日队员参与对校园卫生、文明礼仪、课间秩序等方面的管理,不断培养运动员自尊、自律、自信的行为习惯,改变学生运动员过去在社会学校被轻视、被边缘化的状况。

(四)彰显共建共享的体教特色。一是体教资源互惠互利。我局每年为东湖高新区相关学校免费提供春、秋季学生运动会场地等保障,为东湖高新区中小学免费提供体育教师培训1-2次,根据需求选派专业教练员免费提供体育特长训练指导,免费指导并协助东湖高新区教育系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对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所辖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进行注册管理和重点培养,提供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机会,对在全国性重大体育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支持并解决省体育局奥体、体职院片区需要完成义务教育的运动员及各项目中心集训队员学籍注册工作,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毕业证书,对省体育局运动员和集训队员毕业升学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校园文化互融互通。奥体分校的运动员学生不怕吃苦、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运动场上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奋斗经历,对光谷十七小本部的学生产生了强烈震撼和积极影响,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校本部良好的学风也不断激励着奥体分校的运动员学生刻苦学习、不断进步。三是办学各方互联互助。学校班主任、教师通过微信、QQ等方式,建立起了与各中心教练、家长的沟通交流渠道。同时邀请家长代表与项目中心的学习辅导员一起到校参与评校、评教活动,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每月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家长会,让家长、教练员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促进教师、教练员、学生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争取家庭、项目中心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三、经验与启示

(一)高度重视、通力合作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基础。我局和东湖高新区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从长期难以解决的运动员文化学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体教融合。东湖高新区充分调动全区教育资源,挑选优秀教师团队,切实做到辖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一个不能少。这种把学校办进运动队的方式,既解决了体育部门办学的难题和求教无门的困境,又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纳入教育部门管理,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二)注重教育、学训并举是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担负着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艰巨使命。由于训练竞赛任务较重,学训矛盾比较突出,以及运动伤病等原因,不少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难以对项目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和把握,难以充分激发出科学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适应未来退役后再次就业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我局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把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视为同等重要,把运动队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等工作统筹安排,真正做到对运动员负责一辈子。

(三)高点定位、打造精品是奥体分校顺利组建的重要成因。在奥体分校组建过程中,省体育局和东湖高新区就决定将其建设为体教深度融合的标志、体育特色办学的标杆,双方投入最优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出一条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如今奥体中心、省体职院的干部职工也提出申请,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读奥体分校。游泳、跳水、体操等小年龄段运动员的家长报名入学十分踊跃,许多在校学生的家长向学校赠送锦旗表示感谢,以上项目招收集训运动员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再次证明了奥体分校的成功。

(四)分工协作、强化服务是奥体分校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奥体分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以运动员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光谷十七小、奥体中心、项目中心按照联合办学协议,密切沟通,狠抓落实,让学校健康稳定运行。光谷十七小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根据运动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和请销假及补考等制度;奥体中心为提升奥体分校办学环境,为光谷十七小的教职员工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保障;项目中心为解决学训矛盾,抽调专人担任学习辅导员,保证学生的课业学习不掉队、不中断。

0 Comments

  1. avatar
    Yadav RobertsFebruary 16, 2025 08:41

    独特的背景论证,非常的引人入胜。

  2. avatar
    Murray WeissnatMarch 4, 2025 12:40

    精彩的情感表达逻辑,非常的引人入胜。

  3. avatar
    Joe PurdyMarch 13, 2025 23:54

    精彩的分析分析,发人深省啊。

  4. avatar
    Leif SchuppeApril 1, 2025 08:06

    生动的思路逻辑,让我受益匪浅。

  5. avatar
    Jace RathApril 3, 2025 16:30

    透彻的立场写作,令人耳目一新。

  6. avatar
    Mabelle CasperApril 4, 2025 08:13

    复杂的背景逻辑,非常的实用。

Leave Comment